西安心理学知识:了解性格发展:心沁源心理咨询发布日期:(2024/7/13) 点击次数:1749 |
|
人的性格,到底能不能改变?
“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?” 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,好多人也都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,而苦恼、而困惑,都在为改变自己而不懈地努力,可又苦于屡战屡败、解脱无门。现在,我们就一起由浅入深地探讨一下“人的性格之谜“,以求找到“人的性格能不能被改变?”这个问题的答案,使更多的朋友从中获得一些启示。 习惯就是人格 若要解开“性格之谜”,我们就必须对于人的性格有一些了解。所谓人的性格,简单说,就是一个人的一整套习惯,包括情感或情绪习惯,以及思维习惯。 比如,有的人就习惯于发怒、有的人习惯于忧愁,这就是情感习惯;有的人习惯于多疑、有的人习惯于幻想,这就是思维习惯。我们平常,就是凭借着这些情感和思维习惯,来判断别人的性格。比如,对于多疑的人,我们会说:“他这个人,太偏激、太幼稚”对于易怒的人,我们又会说:“他呀,性格不好、脾气不好。” 其实,我们偶尔都会有发火或多疑的时候,但是,别人不会单凭着一个人的偶然表现,来对一个人下断言,只有某种情绪、情感或思维,屡次出现,成了这个人的特征、成了这个人一贯的表现和习惯,人们才会把它和一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。所以,只有那些成了“习惯”的情感和思维,才能把它归之于人的性格。 只有核心人格是独特的 一个人在一生中,会形成很多习惯,或者说,人的习惯和性格会形成很多侧面,五花八门、丰富多彩,但是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、占优势、起决定作用的习惯和人格。心理学把这种独特、占优势、起决定作用的人格,称做“主人格”或“核心人格”。象“大智若愚”、“含而不露”、“多愁善感”、“脆弱”、“乐观”、“忧郁”、“内向”或者“外向”,都是我们用来描述主人格或核心人格的词汇。 当提起某人,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有关他或她的特征,就是我们隐约感到的那个人的主人格。当我们谈到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,就是指这个人的主人格或核心人格。只有主人格,才是 的、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、能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的人格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。当我们评论某人“有性格”或“没性格”的时候,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核心人格是否突出。 性格反应都是自动完成 人的性格具有很多特征,了解了它们,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的性格。人的性格的 大特征,就是自动性、或者说本能性。意思是说,凡是性格性的东西,不需要记忆、指挥、或者控制,只要有相应的环境或刺激出现,就一定会自动出现相应的情绪和思维反应。记住,是“自动出现”。比如,有一种“奴婢型人格”,由于有强烈的劣等感的情感与思维习惯,不管见了谁,心里面马上就会自动想到:“她一定讨厌我,我不如他,我必须低着头。”这些反应在见面的一瞬间,就已经形成了,尽管实际上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她进行现实的比较与判断。 这些反应往往与现实环境不相称。虽然有时候她也会反省一下,甚至能够发现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是不符合现实的。但是,下次,她见到别人的时候,她还是会迅即做出习惯了的自动反应。这,就是人格的自动性特征。由性格决定的反应,就是自动的、本能的、不受理智和意志控制的。 人的性格相对恒定 除了性格反应的“自动性”特征外,性格的第二大特征,就是性格反应的“恒定性”。意思是说,与性格相对应的情感与思维习惯一旦形成,就基本上长期保持恒定不变。 比如,您可能有一位非常熟悉、非常要好的中学同学,在二十年后突然不期而遇,表面上,你发现他发生了很大变化、似乎感觉很陌生,可是如果真的有 ,你与他饮酒畅谈,您会发现,这位同窗好友,骨子里根本没有变化,只是服饰变了、地位变了,面具多了而已。当你把他的服饰、地位和面具统统剥光之后,你才会意识到:“星星还是那颗星星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、性格还是那个性格、人依旧还是那个人”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得到了性格的第二大特征,就是性格不随时间而明显改变,性格在一定时间限度内,是“恒定”不变的。 那么,人的性格为什么具备“自动性”和“恒定性”的特征呢?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,但是,我们至少可以断言,这些特征肯定对人的生存有好处,否则,这些特征就无法通过自然法则保留至今。那么,这些特征对人有什么好处呢?若想为这些问题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,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,去探寻人格形成和发展之谜。 生命的头5年——性格形成的关键 关于人的性格,心理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,就是人的性格,是在遗传基础上,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,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,从出生的时候开始,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。确切地说,到了5岁左右,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%,或者说到了5岁,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,其余部分,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,进一步补充和塑造。而且,5岁以后的影响,对于一个人的核心人格,已经无关大局了。也许,您现在才意识到,早在童年,我们的性格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命运,就已经基本确定了。 性格——父母性格的拷贝 我们知道了性格形成的时间——生命的头5年,接着,我们想知道的就是,在这生命早期的5年中,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具体过程,是怎样进行的。有些人一定会想,那些性格变态或扭曲的人,在童年一定经受过重大精神创伤或打击,给这些人的记忆和性格中,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这种判断,有一部分是对的,即情感体验的记忆或烙印,就是一个人形成一定情感或思维习惯的基础。一个人对于环境或周围 的看法,取决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方式。 但是,某种性格的形成,往往不一定具有那么多戏剧性。它往往是一点一滴、不知不觉、潜移默化、日积月累地慢慢地形成。比如,一个易怒的人,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欢生气,而是从小就与一个爱生气、爱发脾气的亲人在一起生活,天天生活在生气的环境里,天长日久,慢慢地,也就模仿或学会了生气易怒的习惯。生命的头5年,之所以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塑造那么重要,就是因为头5年孩子对于双亲特别依赖、因而,也特别容易受影响。所以,孩子的性格基础,是在生命的头5年,由赋予孩子生命、其后又养育孩子的双亲,一手缔造的。这种缔造,是在与孩子长期共同生活的几万小时内、在孩子对于性格塑造 敏感的时期完成的。谁抚养孩子、谁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,谁就是孩子性格的缔造和决定者。 性格改变的惰性,来自改变者自身 出于自恋,人的性格一旦确立,就会恒定不变,自动发挥作用。人们就会本能地对其加以保护和肯定。因为再不 的性格,也会被视为自己的一部分,也是一种性格,也是一种固定的适应环境的模式,有总比什么都没有 。大家一定要牢记,再糟糕的性格,也对人有某种好处。所以,人们会围绕着从小形成的性格,建立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的人生哲学体系,并且,象保护生命一样,坚定不移地保护自己的人格,无论那些人格在外人看起来,是多么的扭曲、低效。比如,多疑的人信奉的是“怀疑一切”;具有负罪感的人相信“因果报应”。 这种体系一旦建立,就会有相应的模式与之配套。比如,“肛欲期人格”,非常守时、守约,办事循规蹈矩;“口欲型人格”贪得无厌、为所欲为。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人格体系和人生哲学,为自己相应人格的合理性,寻找很多理由。于是,我们就会发现,围绕着一个人的人格大厦,还修筑了许多辅助设施,有“保安处”负责保卫自己性格的存在、有“律师处”负责为自己的人格辩护,甚至还有食堂和动力车间,为自己的人格补充能量。 所以,如果一个人的人格被触动或需要进行改变的话,是必牵一发而动全身,必然与本能的自动性和恒定性相抵触、必然会遇到本能的 抵抗。因为人们对于改变性格的 个反应,就是“遭到进攻,危险!”所以,阻力是强烈的,而且,是步步为营的。这种阻力的关键来源,就在于人本身抗拒改变的本能,和面对改变的不 感。所以,我们应该记住,无论我们在理智上多么愿意改变自己,我们的潜意识,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各种阻抗。人性,就是把 放在 位的,就是拒绝改变和革新的。 性格改变——错过佳期的努力 除了我们内在的抵抗之外,人格难于改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:“错过了人格改变的 佳期”。大家都知道,学习体操,是有一定年龄限制的,超过了一定年龄,韧带的柔韧性差,就无法进行高难度的体操动作了,也就失去了练习体操的机会了; 同样,人格也是在5岁之前 容易塑造,过了这个年龄段,因为很多情感的“神经反射弧“已经固定,改变起来,将难上加难。有些持有极端观点的心理学家,甚至干脆断言:“人的性格不可改变,那些所谓人格发生了变化的人,也是因为他的人格,原本就具备了可变性。”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,我们可以推断,“一个人的性格,从根本上是很难改变的,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,做出有限的调整”。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心理医生,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。 年龄和潜力是性格改变的资本 性格难改变,但不是不能改变。经过艰苦努力,还是可以发生积极变化的。性格的改变受以下因素制约:首先,是年龄制约。性格的可塑性,与年龄成反比例。年纪越大,越难改变。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,性格改变的年龄上限,大概在42-47岁。但是,这不是 的,极个别人在70余岁的时候,还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调整。 性格改变的第二个制约因素是, 初的性格是否具备改变的潜力。衡量性格改变潜力的指标,有以下三方面:一、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,是否有批判和排斥力——即是否“自我失谐”;二、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,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能量——即是否拥有足够的“力必多”;三、对于性格改变的承受力——即是否具备一定强度的自我功能。 生活和时间是性格的 佳雕塑师 在年龄适宜、具备一定的改变潜力的情况下,性格的改变自然会发生。性格发生改变的核心机制,就是“在寻求改变的内在驱动力之下,通过环境刺激、或者生活经历塑造人格。换句话说,性格的改变,是生活经历塑造出来的,生活和时间,是性格的雕塑师。这还可以分为自然经历、心理 经历、宗教体验等几方面。这里面, 重要的是自然生活经历与体验。 好的老师,就是生活经历。生活经历,还可以被分为日常体验和超常体验。 所谓超常体验,就是强度超常的、接近人的忍受极限的体验,比如频死感或死亡体验、极度冷热、孤独、饥饿、危险体验等等。有一少部分人,就是在极度超常的生活体验的刺激下,改变了人格、改变了生活态度、改变了人生观。日常体验,就是普通人每天的自然体验。日常生活的体验,对于性格的塑造效果,必须天长日久,才能发现。 其实,我们每个人的性格,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,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。人的性格的变化,就是一个经历和时间的函数。心理 经历和宗教体验,只是人的性格改变的小插曲,是性格改变的催化剂。在理论上,一个科学的心理 ,应该能够促进人的性格的改变。但是,无论心理 还是宗教体验,都不是人的性格能否改变的关键。 关键的,是人本身的改变潜力、改变欲望和改变能力。 “彻底改变人格”——徒劳无益 通过前面的讨论,我们知道了性格改变的限度、性格改变的途径。现在,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所谓的“改变性格”,是要改变什么。也许有人会说,“我想把我的性格全部改变”,“我想洗脑”。其实, 上没有 好或 坏的性格,每种人格,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。 没有任何一种人格需要被彻底改变。我们想要改变的,只是矛盾、不适应、于己于人不利的那部分人格特征。我们不是要重建人格,我们是要修改、重新搭配和组合人格。只要一个人能生存在这个 上,就足以证明,他人格中的大部分,是健康和适应的。“彻底改变人格”是不可能的,也是没必要的。 改变性格的三大要点 改变的要点有三,首先是,在不能改变的情况下,暂时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。自责和自卑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益处。况且,性格缺陷不是自己的错,它是父母亲的杰作,我们只是命运的承受者和改变着。 完全接受了自己之后,就是冷静的分析自己性格的所长所短,尽可能扬长避短。 第三点就是学会等待和寻找机会,所谓等待,就是充分意识到,“改变是一个时间函数”,有时侯,听其自然,就是 佳的改变方式。所谓机会包括超常的生活经历、心理 、等外界的帮助。机会总是出现在准备好了的人面前。 生活中没有 好的人格,也没有 的希望。无论喜欢与否,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,每种性格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,也伴随着与性格相应的希望和可能。我们无法选择父母赋予我们什么样的性格,但是,我们可以选择“在有限的人格限度内,寻找适合自己人格的希望,做自己能做的事情。”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 疗愈与蜕变 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心沁源这个心灵疗愈的家园中 我们将一起陪着你 活出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心理方面的困惑, 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。
|
|
上一篇:西安心理学课堂:精神、意识、灵魂、心灵,四者之间有什么区别?心沁源心理咨询 | 下一篇:西安心理学知识:了解性格发展:心沁源心理咨询 |
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范围: 青少年心理 家庭教育课程 婚恋心理 职场心理 企业EAP心理服务 私人心理保健 心理测试 心理知识 等心理咨询。
咨询热线:029-87889380 18691886773 13772131982 郑老师 地址:西安南稍门十字东北角泛美大厦B座2405室 管理登录
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 备案号:陕ICP备16001740号-2 本站由动力无限 提供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