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!

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
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
18691886773
13772131982
  • 地址:西安南稍门十字东北角泛美大厦B座2405室
  • 电话:029-87889380
  • 邮箱:455185069@qq.com
  • 网址:http://www.xaxqyxl.com

西安学生网瘾心理咨询:家庭因素产生的网瘾心理: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


发布日期:(2023/6/9)   点击次数:754
问:现在面临小孩玩电脑、手机上瘾的这个问题,好像没有比这些更吸引他们的东西了。父母往往在早期意识不到,等孩子已经形成这样的状态,想去挽救已经很困难了,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吗?
 
答:对于成年人来说,在人生迷茫期容易有这种情况。我接触了很多有网瘾或其他瘾的成年人,他们的生命力没有找到合适的联结和投射点。对于小孩子来说,他们可能因为得到的关注不够,他们从父母、从环境得到的能量不够,孩子与家人、老师、同学还没有形成深入内心的联结。就像一棵小树,如果它得不到周围充足的水分滋养,他的根须只好伸展出去自己找水,任何水,甚至有毒的水都会吸引根须伸展过去吸吮。
 
怎么让孩子戒除网瘾呢?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精神饱满度,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。
 
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工作到像手机那样,只剩下1格电,这时可能连听东西、看东西都不太清楚了,而且心里很烦躁,不能再接纳新东西,但可能还是会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,这是现代人常见的惯性透支行为。如果你是以这样的状态跟孩子在一起,那只是你的身体跟孩子在一起,心并没有跟孩子在一起。按照传统的观点,你的神和气在非常低的状态,虽然跟孩子在一起,但你的神、气没有照耀到孩子。
 
现在的孩子可能在物质层面营养很充足,但是在精神这个部分非常匮乏。心理学提到需要充分交流,但这需要建立在父母精神能量充足的情况下,才有可能有效。很多妈妈会跟我说,我跟孩子交流很好,我每天都会抱他,给他读书。但很多家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,其实心里是想着别的事情的,这是普遍现象,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。
 
我们成年人可以忍受或是已经习惯了别人和我们谈笑的时候,心不在我们这里,我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因为成年人往往是是意识主导的。
但是对于孩子则不同,他其实是心灵主导的,当他周围的人如果心都不在他这里,家长也好,老师也好,小伙伴也好,虽然都天天在一起,但他的内心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,就可能会出现一种内心的匮乏感。这种匮乏感会表现在各种方面,比如小孩子体质不良,容易感冒;还有小孩子怕黑,不愿意一个人睡觉,不愿意离开妈妈,非常依赖,或者会害怕周围环境,等等,这些现代医学的症状、中医学的症状,或者心理学的症状都不是原因,是能量缺失的结果,它的原因非常需要得到重视。
 
所以,我们的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,是不是只剩下一格电?是不是上班的时候已经把能量消耗光了,回到家已经没有能量再关心孩子了?

补充能量的方式
没有能量就需要补充。从传统中医来说,这个世界的能量可以分成两种:一种是社会能量,一种是自然能量。社会能量会让人浮躁起来,就是中医所说的“开”;自然的能量除了有开的一面,还有能够让人沉静下来的一面,就是中医所说的“阖”。
 
我常常会建议家长,在孩子放学后让孩子到楼下去“玩泥巴”,不要老是待在房间里。如果是周末或假期,可以带孩子到自然环境里走一走,到山里面住一住。这是一种习惯,习惯的背后是一种连接。当我们的身心跟一个低能量状态的环境,或者是剥夺你能量的环境、人、事连在一起久了,那最后的结果是很可怕的,它会使你的能量慢慢漏掉。
 
当人在低能量状态的时候,就更难从不良状态里跳出来。就像我们的电脑内存不够时,不容易从死机状态里恢复一样,很多成人戒除不了网瘾,或者戒除不了某些习惯的情感模式,也是因为他们的能量过低。
 最好的充电模式,不是去看医生,而是可以选择这几个方向:
1. 跟大自然待在一起,但是要做到你的身和心都在那里,把手机关掉,思想也放慢一点。
2. 你要谨慎选择和你在一起的人,因为能量是互相影响的。
3. 可以跟能够唤醒我们人类神性的东西相连接,比如教堂、寺庙,这是疲惫的人回到原点和获得能量的外在方法。
内在的方法,大家都喜欢学习传统文化,比如静坐、站桩,或者书法、古琴、儒释道。写过书法,弹过古琴,或者打过太极拳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,其实最终不是去表达哪个姿势、哪个音调有多么准确,而是在表达的过程中,能够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里,有没有足够的专注,被干扰了多少,等等,这些都是在训练我们学习往内走。这样的训练,有点像现在心理学中的自我身心反馈疗法。反馈,就是你当下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。
 
这些都是大概方向,大家可以顺着思路,自己去选择。作为家长,精神饱满度的建设非常重要。传统文化不光重视伦理、道德这些东西,也重视精神的建设。如果家长对这个部分没有概念,或者说还没有习惯运用,那就容易在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出现问题,孩子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显现而已。

了解孩子,要从了解自己开始

问:我的二女儿是家里最漂亮、最可爱的一个,但她的性格是谁对她好,她就会对对方好。我很担心她未来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一个好的,否则,一个坏蛋喜欢她,她也会喜欢上的。
 
答:儿童教育,尤其是早期教育和早期的亲子关系,重点是什么呢?
 
我们所有的学习,学中医也好,学经典也好,学德语、法语,这些都是各种营养,但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孩子心智成长的阶段,在他15岁或18岁之后,有一个“自给自足的内心”。
 
所以,你或者你们全家跟二女儿相处的重点,就是要足够地给予、认同她,把这部分补足,补到她可以不在意别人是否在意她、接纳她。这样她就会在一个正常的原点去找到合适她的生活、朋友和一切,而不是在她认为最凄冷的黑夜里,靠近她的第一个男人就是她需要的。
 
我们要体会孩子的心理结构,必须要对自己有所了解。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语言、行为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,就是有道理的,因为我是妈妈我爱你,怎样做都有理。
 
要观察你所有的爱、所有的行为,你已经习惯了很多年的表达方式,背后的心理结构是什么。是因为对自己的不认可,或是因为恐惧,还是因为担心别人不接纳自己,还是担心达不到别人的标准就会很紧张?
 
你自己要去了解这些背后的内在动机。当你对自己有所了解的时候,你自然也能对家人有所了解,你就能站在更深入和更完整的角度和你的孩子交流。这更核心的一层,别人没有办法帮你完成,没有任何专家能够做到,只能靠自己。
 
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结构是什么,不仅仅是动机,动机已经是一个结果了,只是相对于外在的语言和行为,还像是一个原因,但是动机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——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个模式背后的驱动力。
 
所以,除了看书,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——让自己静下来,觉察自己。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之一。不要错过每一次的不开心、害怕、担忧、吵架。哪怕你总是在为某一件事情吵架,如果每次都能多了解一点——这次吵架原来不是因为土豆要不要放盐的问题,也不是说今天上午他做错了哪件事情,其实,这次的不满上周就已经开始积累了,今天早上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个不满,把它固化了,我开始释放这一类的频率,翻出过去的类似事件,然后把对方给感应出来。
 
我们常常希望找到一个答案,然后处理问题,但没有一件事情是孤立的,没有一件事情是互相没有关联的,如果我们的觉察更敏锐一些,就能让我们对真相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。
 
觉察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的学习。就像我们在30、40岁时接人待物、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,是从一两岁完全不懂的状态,逐渐学习过来的。所以不要指望我学了3个月,怎么还没有看透世间的智慧,不要考虑这些东西,但是你确实要花时间在这部分学习,因为这不光是解决你现在的问题,也帮助我们释怀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。
当孩子消化不了的时候,可以先不要给他过多的指导和要求,要随着他的状态调整。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儿时建立一个相对健康、饱满、稳定的精神结构,有了这个之后,他在长大的过程中便能够平衡地发展自己。
 
心理学经常讲精神的发展,就是在内部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程序来,而且这套程序还能继续升级、发展。
比如如果你有一些基础,那你可以用观想来给自己的内心做更富足的准备。比如你可以每天在孩子睡觉的时候,观想一朵莲花给他。或者,虽然有时孩子不在你身边,但你可以观想你抱着他,这个很重要,是无形能量的传递和给予,现代的量子物理已经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实它的存在。
哪怕你现在在听课,你心里一想到他,他能接收到,特别敏感的孩子能感觉到,但不一定能意识到,但是对他会有效果。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,再忙都不要忙到忘掉自己,也忘掉了对你重要的人。再忙再累,都要把你自己和重要的人放在心里,这就是古代说的“神光照耀”。
上图是哈巴父母研发团队的总设计师,国际心理咨询界大咖—克里斯多福·孟老师,根据多年的个案追踪,潜心设计的一个情绪反应模型:
 
左圈中,我们看到,当父母们发现了孩子的一个问题,比如没完成作业。父母第一时间会感受到失望。
我们不希望孩子是不做作业的,我们常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,我们对孩子默认的期待就是他什么都好,不要出任何问题。
 
但问题出现了,我们依然不能接受孩子是这样的,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糟糕的想法,比如:
“今天不做作业,以后养成习惯了,不爱学习,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?”
“考不上好大学,找不到好工作,将来一事无成,啃老怎么办?”
 
这样想着,我们的焦虑更多了,为了安抚自己,我们会试图让孩子快速去改变(这其实是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期望)比如对他下命令:“赶紧去做,今天不做完不准睡觉。”
 
三令五申之下,孩子终于勉强坐到桌子前,却又开始摆弄起橡皮……
总之,孩子通常并不会按我们希望的那样快速“变好”,因为孩子表面行为的背后大多有着更深层的内心动机,浮于表面的催促之下,孩子依然是做不到的。
但我们等不下去了,开始变得不耐烦,孩子常常不受我们的控制,往往越想控制,越适得其反,我们感到非常挫败,但又无可奈何,进而我们开始怒火中烧。
我们会认为是孩子惹得我们发火。不吼孩子,他就听不进去。
于是,批评像开闸的洪水涌泄而出:
“让你做个作业就拖拖拉拉的,刚才玩的劲头跑哪儿去了?”
“我整个晚上都耗在这儿陪你,你对得起我吗?”
或者干脆直接扔掉他在玩的橡皮,狠狠地揍他一顿。
 
结果,我们跟孩子的连接在这一刻就断开了。
孩子的大脑会自动将愤怒视为一种攻击,他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,开始对抗或回避我们。事后,我们可能因此而内疚,会跟孩子和解或补偿孩子。
 
然而,当新问题再度出现,我们又会陷入到这个模式之中。这样循环的次数越多,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就越来越少,最后他将心门彻底关闭,亲子之间渐行渐远。
这也是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,已经完全拒绝与父母沟通的原因。
 
克里斯多福·孟老师说:“只要我们把遇到的问题当成敌人,企图推开或消灭它,我们就会不自觉跌入左圈的恶性循环中,消蚀我们的亲子关系。”
 
其实,不单是亲子关系破裂,父母更是那个反反复复饱受折磨的人,愤怒中的我们好像很有力量,其实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孤单与无助。
没有人喜欢发怒的自己。没有父母,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醒来,就计划好,要跟孩子美美吵上一架。
现在,我们知道了负面情绪是如何运作的,也知道在左圈中循环是非常有害的,那么有人会问,是否可以用理性喊停情绪呢?

答案是:几乎不可能!
 
左圈中的一系列情绪反应,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的,通常从失望到愤怒,只需要3秒。这完全是出自于情绪脑的反应。
 
人类的大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。
 
情绪,源自原始的行为本能。我们大脑中的情绪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独立运转的,并且可以更快的接受到外界信息、更直接的操控人的行为。
 
而理智脑虽然更加精密和准确,却无法成为头脑的主宰。
心理学家把情绪与理智,比作大象与骑象人,当情绪自作主张的时候,骑象人不仅毫无办法,还可能沦为大象的代言人。
 
所以,靠理性来控制情绪,注定会慢一拍,如果强行去压抑怒火,最终会遭遇更强烈的反弹,伤害孩子更深。
那么,我们究竟该怎么办?
 
到底有没有可能跑赢情绪脑,成为情绪的主人,拯救我们的亲子关系?
 
有!
也许你尝试过各种方法来解决情绪问题,也许你饱尝了努力之后又恢复原样的挫败,对改变自己早已失去信心。
 
我们需要知道,这一切不是你的错,因为情绪原本是身体里的一股很强烈的能量,它的流动方式完全是在你年幼时就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,几乎难以靠你的意志去改变。
 
所以,从意志入手的方法,多半会失败。
 
克里斯多福·孟老师潜心研究驾驭情绪已经有三十多年了,他非常清楚父母们在遭遇着怎样的心灵困境。因为他自己也曾是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,也曾是一位忍不住又停不了吼娃的痛苦家长。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心沁源心理拥有另一个知识的开启
心沁源心理换个角度认识自己
心沁源心理解读并消除困惑与烦恼
心沁源心理学习成长与提升自己

上一篇:西安亲子教育心理咨询:学会科学养育孩子: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 下一篇:西安学生网瘾心理咨询:家庭因素产生的网瘾心理: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

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范围: 青少年心理 家庭教育课程 婚恋心理 职场心理 企业EAP心理服务 私人心理保健 心理测试 心理知识 等心理咨询。

咨询热线:029-87889380   18691886773    13772131982    郑老师    地址:西安南稍门十字东北角泛美大厦B座2405室     管理登录

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    版权所有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     备案号:陕ICP备16001740号-2     本站由动力无限 提供技术支持   网站地图XML

在线客服
热线电话
18691886773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心理专家郑老师
心理专家郑老师